找到相关内容194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2)

     派的对比研究;另外一方面,他们的学说都成为意识哲学发展  的典型,撇开意识分析的主轴,将失去两者相互借镜,发掘新  义的依据。  注 2 《华严经》十地品。又,《唯识二十》卷一,大正 31.74b,  “安立大乘三界唯心”。  注3 《成唯识论》卷九,大正31.48b。  注4 《唯识论》,大正31.64b,“唯识无境界”。《唯识二十》  ,大正31.74b,“内识生时似外境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
  • 阿赖耶识浅说

    扩大充实,在他的《唯识二十》及《唯识三十颂》中圆满地建立起来,成为大乘唯识宗的根本主张。   乙、阿赖耶识说是否有违佛意   虽然初期出现的大乘诸经已谈及第八识,但是小乘各部却不承认大乘经为佛说,...阿赖耶思想。故此,阿赖耶思想与佛意并无相违。   丙、识变似境   唯识宗主张“万法唯识”,即是说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我们的阿赖耶识所现起,而由前七识所执持、攀缘、认识而产生概念。这个原理就是“三能变...

    暴流

    |阿赖耶识|唯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2/00033720911.html
  • 农历六月初三 恭逢苏州灵岩山寺宝月法因法师往生

    毅然于次年到灵岩山寺。他已七十岁,而能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培养人才。他先后讲授《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唯识二十》、《唯识卅论颂》、《解深密经》、《显扬圣教论》、《维摩诘经》、《法华经》。...友人介绍到恒德厅任会计。二十六岁起日诵《金刚经》五十余部,深有悟处。二十七岁皈依三宝,自学唯识,颇有心得。二十八岁莅陜西,依兴教寺方丈妙阔法师剃度出家,法名法因,号宝月,从师学唯识,深研教乘,昼夜不怠,...

    佚名

    |往生|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7/09254226014.html
  • 浅谈”唯识“与实修

    的一套行的一套,功夫难上路,其中的根本,也是我门修行中最大的障碍,便是“我执”。   那么如何破除“我执”,把我们学到的理论与实际修行结合起来呢?下面宗浩联系“律海十门”与“唯识二十”谈一谈自己的...  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佛渡众生,了生脱死,利乐有情,那么如何才能转迷成悟,证无上觉呢?  通过学习《二十唯识论》,我们可以知道,凡夫与佛的差别,就在于凡夫有遍计所执,之所以我们是凡夫,就是因为...

    宗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842669.html
  • 法相宗

    百部疏主”之称。窥基之后,慧沼、智周传承两代,各有阐扬。自智周弟子如理支后,即逐渐衰微。 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显扬圣教论》、《摄大乘》、《杂集》、《辨中边论》、《唯识二十》、《唯识三十颂》、《大乘庄严经论》、《分别瑜伽》等十为支的所谓“一本十支”为主要典籍。《成唯识论》为其代表作。 此宗的判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4143540.html
  • 玄奘的生平事迹及中外交通史上地位

    。例如《唯识二十》、《金刚般若经》等,数量为众僧之冠(大抵上是五、六天翻译一本!虽有大批僧人辅助玄奘,然而玄奘负责的统筹译经的大要及作最后修订、仍是最艰辛的工作,如果玄奘并不熟知经文,根本不可能这么...唯识理论,由此得到启发。  玄奘学有所成后,便遍游天竺(按:他的旅途颇贴近印度半岛的沿岸),把途中的各国见闻一一记录。  其后(639年)他返回那烂陀寺,代戒贤大师讲学。在归国前,当时的小乘佛教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1651666.html
  • 玄奘与玉华山

    《阿毗达摩发智论》20卷、《成唯识论》10卷、《阿毗达摩品类足论》18卷、《阿毗达摩集异门足论》20卷、《辨中边论颂》1卷、《辨中边论》1卷、《唯识二十》1卷、《缘起》1卷、《异部宋轮论》1卷、《...翻译了有十大分别注释的《成唯识论》(共10卷)一书,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创建了佛教的“法相宗”,玉华山成为法相宗的发祥圣地,亦即是其祖庭。法相宗因玉华山而称为“玉华宗”,就连玄奘法师,也被称“玉华法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852945.html
  • 唯识与唯了别 ——“唯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再诠释

    ,以及《唯识二十》的梵本名是Vimsatika vijnapti-matrata-siddhih,对照梵汉名可知,唯识的“识”对应的梵文是vijnapti,在汉译中的直译为“了别”。因此,通常所说的...vijnapti-matrata-siddhih(即奘译的“唯识二十”)译为“大乘唯识论”,其中的“唯了别(vijnapti-matrata)”即被译成了“唯识”,等。在上世纪,日本的唯识学者较早重视这二者...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4452981.html
  • 唯识学及其发展》序

    经典的翻译和传播工作。例如菩提流支曾译出《十地经论》、《入楞伽经》,真谛译出《十七地》、《俱舍论》等,玄奘译出《成唯识论》、《瑜伽师地》、《唯识二十》等等。以后历代的唯识学者围绕着瑜伽行派的经论...地区成立了地学派;在南朝的梁朝时期,真谛弘传唯识思想于南方,在江南一带形成了摄论学派;但南北朝时代在中国流传的唯识思想基本上都属于印度前期瑜伽行派或唯识古学。自唐玄奘从印度回国译出《成唯识论》后,才...

    黄心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4666432.html
  • 瑜伽行派简介

    瑜伽行派简介  黄心川  【瑜伽行派(Yogacara)】   印度大乘佛教派别之一。中国传统称为有宗。因强调瑜伽的修行方法而得名,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摄大乘》、《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和《成唯识论》等为主要经典。从事这派修持的人被称为瑜伽师。  传承传说瑜伽行派的祖师是弥勒,但弥勒是否实有其人,学术界一直有争论。一般认为,在瑜伽行派兴起时,大乘佛教中曾有弥勒论师,该派假托...

    黄心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0767075.html